会员登录    
 + 注册会员
  • Main navigation
重要提示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 本站信息来源广泛都未经核对, 有存在少字、错字、别字等错误。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!!!
搜索
在线用户
13人在线 (13人在浏览药方管理)

会员: 0
游客: 13

更多...
药方管理

文章列表 全部

普通 精华 焦点 全部
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| 倒序 顺序
文章 更多...
  1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又疗伤寒,阮何南蒸法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,阮何南蒸法。
    薪火烧地良久,扫除去火,可以水小洒,取蚕砂,若桃叶桑柏叶诸禾糠及麦 皆可取用,易得者,牛马粪亦可用,但臭耳,桃叶欲落时,可益收取干之,以此等物着火处,令浓二三寸,布席卧上温覆,用此发汗,汗皆出,若过热当细审消息大热者可重席,汗出周身辄便止.
  2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麻黄汤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,前军府直吏周虎服葛根汤,再服不得汗,余更视之,甚恶寒而拘急,更思作麻黄汤以解之方。
    麻黄(二两去节) 葛根(三两) 葱白(十四茎) 豉(一升绵裹)
    上四味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,虎再服快汗愈,其疹与周虎相似者,服之皆汗,十余人瘥。
  3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又疗伤寒服葱豉汤不得汗,可服葛根汤方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服葱豉汤不得汗,可服葛根汤方。
    葱白(十四茎) 豉(一升绵裹) 葛根(三两切)
    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为再服,温覆取汗,汗不出更服,余时用此,一服辄汗,略不再服,救数十人甚效。
  4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又疗伤寒服度瘴散而不汗出者,便作葱鼓汤方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服度瘴散而不汗出者,便作葱鼓汤方。
    葱(十四茎) 豉(一升绵裹)
   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顿服,温暖覆取汗出,胜度瘴散也。(与前肘后方重)
  5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神丹丸方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敕色恶寒,发热体疼发汗,神丹丸方。
    人参(五分) 乌头(四分炮) 半夏(洗五分) 茯苓(五分) 朱砂(一分研)附子(四分炮)
    上六味,捣为末,蜜和丸如大豆,每服三丸,生姜汤下,发汗出,令体中 然,如汗未出,更以热粥投之,令汗出,若汗少不解,复如前法,若得汗足不解,当服桂枝汤,此药多毒,饮水解其热愈,周护军子期自说天行用之甚良,故记之,忌猪羊肉大酢生血等物。(删繁 .
  6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度瘴散方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又疗伤寒一日至三日,可发汗,度瘴散方。
    麻黄(十分去节) 桔梗 蜀椒(汗) 细辛 白术 吴茱萸 防风(各四分) 乌头(炮)干姜 桂心(各五分)
    上十味,捣筛为散,温酒服方寸匕,温覆取汗,或数服得汗即止,若得病一二日而轻者,服此药皆得汗解,若得便重者,颇不能解也,然可以二大豆许着鼻孔中,觉燥涕出,一日可三四着,必愈,兼辟天行病,忌猪肉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。
  7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崔氏方一十五首:崔氏疗伤寒始得一二日方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崔氏疗伤寒始得一二日方。
    便可灸顶三壮,又灸大椎三壮,各加至五壮益良,用之验,大椎,平肩斜齐高硕者是也,仍不得侵项,分取之则非也,上接项骨,下肩齐在椎骨节上,是余穴尽在节下,凡灸刺不得,失之毫厘,今崔氏不定高下,是以言之。(出黄帝针灸经)
  8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千金翼方一十三首
    分类: 内科
    (合一十三法)
    千金翼疗少阴病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服附子汤方。
    大附子(二枚炮) 茯苓 芍药(各二两) 人参(二两) 白术(四两)
    上五味切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,忌猪肉桃李雀肉酢。
    又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,可与甘草汤,不瘥,可与桔梗汤方。
    甘草汤方。
    甘草(二两)
    上一味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服七合,日三服,忌海藻菘菜。
    又桔梗汤方。
    大桔梗(一两) 甘草(炙三两)
    上二味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两服,吐脓血瘥。忌猪肉海藻菘菜。
    又疗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,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而便脓血,桃花汤方
    赤石脂(一斤一半全用绵裹一半筛末) 干姜(一两切) 粳米(一升)
    上三味以水七升,煮取米熟,去滓,取七合,纳赤石脂末一方寸匕,日三服。(伤寒论千金崔氏范汪同)
    又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不得卧者,黄连阿胶汤主之方。
    黄连(四两) 黄芩(一两) 鸡子中黄(二枚) 芍药(二两) 阿胶(三两炙一云三片)
    上五味切,以水六升,先煮三味,取二升,去滓,纳阿胶煮烊尽,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忌猪肉冷水。(并出第十一卷中)
    又疗伤寒五六日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坚,或心下卒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外有微热或咳,小柴胡汤方。
    柴胡(八两) 半夏(洗半斤) 生姜 黄芩 人参 甘草(炙各三两) 大枣(十二
    枚擘)
    上七味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更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,但胸中烦而不呕者,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,若渴者,去半夏加人参,合前成四两半,栝蒌根四两,若腹中痛者,去黄芩,加芍药三两,若胁下痞坚者,去大枣,加牡蛎六两,若心下卒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黄芩,加茯苓四两,若不渴,外有微热者,去人参,加桂心三两,温覆取微汗,若咳者,去人参大枣生姜,加五味子半升,干姜二两。忌羊肉饧海藻菘菜。(崔氏深师同)
    又疗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,身热不去,心中结痛,此为未解,栀子豉汤方。
    肥栀子(十四枚擘) 香豉(四合绵裹)
    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取二升半,去滓,纳豉,更煮取一升半,去滓,温分再服,若一服得吐余更勿服之,若呕者,用后栀子加生姜汤。(伤寒论备急同伤寒兼疗不得眠)
    又栀子生姜汤方。
    肥栀子(十四枚擘) 香豉(四合) 生姜(五两切)
   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栀子生姜,取二升半,去滓,纳豉,更煮取一升半去滓,温分再服,若一服安,即勿服。(伤寒论同并疗虚烦不得眠耳)
    又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,心下痛,按之如石坚,宜陷胸汤主之方。
    大黄(六两切) 甘遂末(一钱) 芒硝(一升)
    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大黄,取二升,去滓,纳芒硝,煮一二沸,乃纳甘遂,小温分再服,得快利,止后服。
    又伤寒若吐若下后,七八日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时时恶风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
    又诸衄血家,不可与白虎汤,虚者亦不可与卒得之腹痛而利者,但可温之。
    又伤寒无大热,而口干渴心烦,其背微恶寒者,白虎汤主之。
    又伤寒脉浮,发热无汗,其表不解者,不可与白虎汤,渴欲饮水,无表证者,白虎汤主之方。
    知母(六两) 石膏(一升碎绵裹) 甘草(三两炙) 粳米(六合)
    上四味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米熟,去米纳药,煮取六升,去滓,分六服,日三服。
    忌海藻菘菜。(千金伤寒论备急文仲崔氏范汪经心录同诸家无疗天行之病)
    又白虎加人参汤方。
    石膏 粳米(各一升) 知母(六两) 人参(三两) 甘草(二两炙)
    上五味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米熟,纳药,煮取六升,去滓,分服一升,日三服此方立秋后,立春前,不可行白虎汤,正二三月时尚冷,亦不可与服。与之则呕利而腹痛。忌海藻菘菜。
    又疗伤寒八九日下之后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。
    柴胡(四两) 黄芩 生姜 龙骨 人参 牡蛎(熬) 铅丹 桂心 茯苓(各一两半)
    半夏(二合半汤洗) 大枣(六枚擘) 大黄(二两)
    上十二味切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纳大黄,切如博棋子,煮取二升,去滓,温分再服,忌羊肉饧生葱酢物。
    又阳明病,发热而汗出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,但头汗出,其身无有,剂颈而还,小便不利,渴引水浆,此为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宜服茵陈汤方。
    茵陈(六两) 大肥栀子(十四枚擘) 大黄(二两)
    上三味切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茵陈,减六升,去滓,纳诸药煮取三升,分三服,小便当利如皂荚沫,状色正赤,一宿腹减,黄从小便去。(并出第九卷中)

  9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
    分类: 内科
    千金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青膏方。
    当归 芎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莽草 蜀椒(各三两) 白芷(三两)
    上八味切,以醇苦酒渍再宿,以猪脂四斤缓火煎,候白芷色黄,绞去滓,以暖酒服枣核大三枚,日三服取汗,不知稍增,可服可摩,如初得伤寒一日,苦头痛背强,宜摩之佳。忌猪肉。
    又少阴病得病二三日,口燥咽干,急下之,宜承气汤。
    又少阴病,六七日,腹满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承气汤。
    又阳明证,其人善忘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善忘,虽大便坚,反易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。
    又伤寒有热而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此为有血,不可余药,宜抵当丸。
    又太阳病身黄,脉沉结,少腹坚,小便不利者,此为无血也,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也,宜抵当汤下之。
    又阳明病脉迟,虽汗出不恶寒,体必重,短气腹满而喘,有潮热者,此外欲解,可攻里也,手足 然汗出者,此为大便已坚,宜承气汤主之,若汗多而微发热恶寒为外未解,宜桂枝汤,其热不潮,未可与承气汤,若腹大满不大便,可少与承气汤,微和其胃气,勿令致大下。
    又阳明病潮热微坚者,可与承气汤,不坚者勿与之,若不大便六七日,恐胃中有燥粪,欲知之法,可与小承气汤,若腹中转失气者为有燥粪,乃可攻之,若不转失气者,此为但头坚后溏,不可攻之,攻之必胀满,不能食,欲饮水者即哕,其后发热者必复坚与小承气汤和之,不转失气者,慎不可攻之。
    夫实则谵语,虚则郑声。(郑声重语也)直视谵语喘满者死,若下利者亦死。
    又伤寒四五日,脉沉喘满,沉为在里而反发汗,津液越出大便为难,表虚里实,久则谵语。
    承气汤方。
    枳实(陈者五枚炙) 大黄(四两) 芒硝(三合) 浓朴(半斤)
    上四味切,以水一斗,先煮二味,取五升,纳大黄,更煮取二升,去滓,纳芒硝,更上微火一两沸,分温再服,得下,余勿服也。
    小承气汤方。
    大黄(四两) 浓朴(二两炙) 枳实(大者三枚炙)
    上三味切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,若一服得利,谵语止,勿服之也。
    又抵当丸方。
    水蛭(二十枚熬) 桃仁(二十枚去皮尖双仁) 虻虫(二十枚去足翅熬) 大黄(三两)
    上四味末下筛合,分为四丸,以水一升,煮一丸,取七合顿服, 时当下血,不下仍须服之,取血下为效。
    又抵当汤方。
    水蛭(熬三十枚) 桃仁(二十枚去皮) 虻虫(去足翅熬三十枚) 大黄(三两)
    上四味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为三服,不下更服。
    又疗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汤方。
    柴胡 芍药 栀子仁(各四两) 知母(四两) 香豉(一升绵裹) 石膏(八两碎) 黄芩
    上十味切,以水九升,煮取二升七合,分三服,苦热盛者,加大黄。(四两并出第十卷中)
  10. 外台秘要:卷第一:集验方五首
    分类: 内科
    集验疗伤寒时气温疫,头痛壮热脉盛,始得一二日者方。
    真丹砂(一两末)
    上一味,以水一斗煮之,取一升顿服之,覆取汗,忌生冷物。(千金同)
    又疗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。
    好豉(一升绵裹) 葱白(切一升)
    上二味,童子小便五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,覆取汗,神效。(千金同)
    又疗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。
    猪胆(三合) 鸡子(一枚) 苦酒(三合)
    上三物,合和煎,令三沸,强人尽服之,羸人煎六七沸,分为两服,取汗出为效。(文仲备急千金同)
    又疗伤寒七八日不解,默默烦闷,腹中有干粪,谵语,大柴胡汤方。
    柴胡 半夏(汤洗各八两) 生姜(四两) 知母 芍药 大黄 葳蕤(各二两) 甘
    草(炙)
    上十味切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忌海藻菘菜羊肉饧。(范汪加人参三两余并同千金用芍药不用枳实)
    又疗伤寒热病十日以上,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。
    大青(四两) 甘草(炙二两) 阿胶(炙珠二两) 豉(一升绵裹)
    上四味切,以水八升,煮二味,取三升半,去滓,纳豉煮三沸,去滓,乃纳胶令溶,分温三服,欲尽更作,当使有余,渴者当饮,但除热止吐下无毒。忌海藻菘菜。(肘后深师千金同出第二卷中)
« 1 ... 534 535 536 (537) 538 539 540 ... 1662 »